第二节 中学时代(1 / 1)

加入书签

第二章中学时代

那时,郁星刚上初中,十二、三岁的孩子,什么也不懂,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爱,什么是恨。本章节由网友上传&nb老师说:“你们将来都可以当皇帝,甚至可以成为拿破仑一样的英雄,”他们也从不怀疑,他们真正地相信自己有无边的力量,有无穷的智慧,相信自己将来一定能振兴社稷,扭转乾坤。

学校在一大片松林里,学校后面有一条公路笔直地伸向茂密的森林,直伸到很远很远的山岗;学校前面是一条小河,河水哗哗地奔流,日夜不息,象一支永不变调的乐曲。河上有一座木桥,桥上盖着瓦,很象一座凉亭。坐在桥栏杆上,迎着潮润的、带着森林气息的清风,听桥下的流水声,心中自会涌起一阵奇妙的快感,大自然的手在轻轻地抚摸你的肌肤。每到傍晚,有野羊、獐子之类的动物偷偷地窜到河边来饮水,你可在一旁静立着,默默地用眼睛和它们交谈。倚在桥栏杆上,让目光穿过密密的树叶,越过山脊划出的弧线,投向远方湛蓝的天空,心中自有一种神奇和伟大的感觉。人贴近了自然,才感到生命本身的和谐。人和自然一样,是上帝的杰作。什么喜怒哀乐,全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。只有这些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才是上帝的骄子。这桥是孩子们的游乐场,桥上的每一根柱子、每一片瓦,记录了无数纯真的梦呓,桥下的每一朵浪花里,都注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自然这里也记录了郁星迷人的中学生活。

一天早晨,郁星在校门上,远远地看见桥上有一个穿水红色上衣的女同学,两把羊角短辫上扎着杏黄色蝴蝶结,一缕阳光从河岸的松林里斜射过来,正照在那牡丹般红润的脸上──她就是丽丽,就是在郁星生命史册上第一个初恋的姑娘,丽丽的出现有如灵光之一闪,照彻了郁星生命中那片朦胧混沌的角落。那时郁星刚十四岁,他只在日记中轻描淡写地记下了那最初的印象。

郁星的父亲在五九年因攻击三面红旗被打成右派,判了二十年刑,家中五个孩子全抛给了母亲。郁星的母亲没有念过书,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。繁重的家务,艰难的生活,使这位母亲过早地衰老了,四十多岁,额上就有了深深的皱纹,发中已出现银丝。郁星念中学时,家境十分惨淡。在学校,一些大同学总爱欺侮他,把他当作笑料。一天中午,在食堂打饭,一个大同学跑来,挤到郁星前面,郁星只低低地咕噜了一句:“别卡轮子。”那大同学竟将一碗菜汤倒在他的头上,还大声说:“同学们瞧,我今天给这矮子娃儿施点肥,看能不能长高点。”周围的同学发出了笑声,郁星哼哼地哭了起来。

“不要欺负小同学。”一个姑娘的声音镇住了那些笑声。郁星抬头一看,正是那天早上看到的那位穿红衣服、扎羊角辫子的姑娘。接着,不少同学都喊起来,“不能这样欺负同学。”“找班主任评理去。”有几个同学连推带搡,硬是把这位大同学拉到了学校办公室。郁星站在食堂外面,只是哭,不敢去,他怕事后这位同学报复。丽丽走到他面前大声说:“人家欺负你,你还不去评理”..”“怕什么。我是学习委员,我有权命令你去。走。”说着,丽丽伸手把郁星拉进了办公室。

郁星头上还堆着几片青菜叶,汤已流到了脸上、颈上,他站在那儿,抽抽咽咽说不出一句话来,只是不停地扯起破烂的衣服揩拭着眼泪。

..太过份了。”班主任田杏老师看到郁星这副可怜相,气愤地对那位大同学说。郁星抬起头,看到田老师的脸胀得通红,眼里闪着泪光,这泪光是愤怒,更是同情。在以后的岁月中,郁星一直清晰地记得田老师这双眼睛。

这位田老师今年刚满二十三岁,尚未成家。十六岁那年高中毕业,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上山下乡,离开了城市,来到这偏僻的乡村,十八岁推荐读了两年师范,二十岁又返回到这山村来教书。教书这几年,学校搞开门办学,每三周要搞两周劳动──其中一周学工,一周学农。学校后面那片松林环抱着的新垦出的五十多亩荒地就是校办农场。郁星、丽丽两年初中生活,大多是在这农场度过的。不过尽管荒废了学业,但这里却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一页。他们少年时代的这两年是与森林、田野、山泉打交道度过的。谁能忘记那田野里的奔跑,那溪边的戏水,更不能忘怀的是那林中的葡萄、野樱桃的滋味。还有松籽、野板栗的醇香。

1976年夏,郁星他们这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,大部份时间都在农场劳动,一走出教室走进森林,这群刚上初中的学生,活蹦乱跳、欢呼雀跃,如同一群放飞的鸟。一天,同学们从山中采回来许多的野葡萄,田杏老师说,今晚要举行篝火晚会,请学校的沈老师讲故事。听到这消息,大家自然更加兴奋。四周挂起了夜幕,田野里散发着一种草叶和泥土的气息,一堆篝火燃烧着,发出哔哔剥剥的声响,火光映照着远处黑压压的森林。同学们围在火边,一边吃着葡萄,一边听沈老师讲故事。

沈老师是学校年纪最大的老师,据说原是某大学的教授,特殊时期时期下放到这里来劳动改造。学校的老师都非常敬重他。但是,尽管他有学问,却不能教书,只能安排他敲钟、扫厕所,晚上值夜班,据说这是上面的指示。

沈老师精神很好,尽管头发已开始发白,但脸上还很有血色。他和同学们一起围坐在火前,火苗在他那镜片里一闪一闪的。沈老师象讲课一样给同学们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,接着详细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,沈老师说,莎士比亚是了不起的剧作家,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四大巨人之一。本章节由网友上传&nb沈老师饱满的激情,宏亮的声音,精湛的语言深深地扣动着同学们的心扉,透过这火光,透过这声音,同学们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新世界,他们多么希望马上去读一读那些名著。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被激动了的情绪,便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起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故事。

故事讲完了,田杏老师哭了,丽丽哭了,郁星哭了,好多同学都哭了。“这是一曲爱的颂歌,爱能熔解任何一座冰山。同学们,爱的含义是广泛的,在这不敢说爱的年代里,我们要高呼:我们需要爱!”沈老师的话音刚落,不知是哪位同学低低地说了一句“沈老师,你这是在宣扬资产阶级的东西。”听到这话,大家都愕然了,一个个屏声静气,谁也不敢说一句话,仿佛这一群人都呆在一座即将坍塌的危房的楼顶上,谁要动一下,房子就会马上倒下。

不久,沈老师就被抓走了,从此同学们再也没见过这位大学教授。后来,据说给沈老师平反的那天,他大喜过望,饮了过量的酒,结果栽倒在门前,中风而死。

郁星和丽丽读完了初中,进了高中。那时,学校刚恢复高考制度,教师、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学校掀起了学习陈景润的热潮,同学们都向老师递交了决心书,丽丽的决心是:将来也要象陈景润那样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。郁星的决心是要作一个画家,当一个诗人。

田杏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决心,也激动起来了,她那白里透红的脸因情绪感染而更加光彩照人了。她激动地说:“同学们,我也是青年,我和你们是同一代人,让我们共同肩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。我们应该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学习,把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夺回来。目前,我们就是要立志考大学,争取有更多的学习机会,这样才可能学到过硬的本领,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。”田老师的话音刚落,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,在掌声中,郁星看到田老师眼里涌满了泪水。在那荒唐的岁月里,田杏被迫离开父母下乡到这山村,后来进师范,在学校成天搞大批判,唱样板戏,教书这几年,也是白费了时间。难得有今天呵。

一个阳光明媚的初秋天气,田老师带同学们去野炊。同学们沿校门前的小河进入一大片田野,庄稼已收割,一堆堆棕黄色的玉米梗子点缀在空旷的田野里,温柔的秋阳照射着大地,田野的尽头,是一座巍峨的高山──那就是同学们要去野炊的地方。雷公树、荔枝树经霜打后的红叶点缀在墨色的山中,金色的银杏象一团团灿烂的朝霞格外惹人眼目。苍松翠柏在日光中散发出一缕缕木质的醇香。小河在林中翻着银波,哗哗流淌,摇着一路清醒、一路古朴。鸟儿在叶间闪着翅膀,不..

田老师今天的情绪特别好,剪了一头短发,很象一个日本女中学生,一绺流海在额前,长长的睫毛下,一双大眼含蓄深沉,充满智慧的光波,荡漾着女性的柔情。在这静美的秋天,在这情趣万种的山中,田老师无愧是大自然的杰作,是大自然的精华。在她身边簇拥的这群高中生,他们刚刚步入青春的大门、进入多梦的年代,对未来充满幻想,山峦田野,这大自然裸露的肌肤正是他们生命的象征,是他们生命的精髓,他们是自然的元素,在大自然的怀里,展示出了无限的生机。他们是真正的自然之子,还没有走入人的洪流,还不曾读懂这个社会,还没有体味到人世的艰辛。他们在这里欢蹦乱跳,真正超然于物外。田老师呢,和这些仅仅比自己小七、八岁的孩子在一起,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。然而,自己到底比他们早来人世几年,比他们先吞噬了几枚人生的苦果,十多年来,历史的风云变幻,也在她年轻的心灵上投下了暗影,难得有今天的欢乐呵!

野炊开始了,同学们在小河边燃起一堆堆篝火,用石块架起了铁锅。火哔哔剥剥地燃着,锅铲的碰击声叮叮当当,好一支锅碗瓢盆交响曲。一阵阵清风把肉菜的香味吹得遍山都是,把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送得远远的。

鸟儿闻到了香味,从四面八方飞来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。丽丽头上一枝斜挑出的灌木上,一只小鸟安闲地立着,不时低下头,好象在看丽丽炒菜。郁星在一旁,从火里拿出一截冒烟的柴头来一挥,将那鸟儿吓得呼地一声向天空飞去,郁星嘴里说到“鸟喔,你这样看她,我嫉妒。”

“滚。”丽丽用锅铲柄在郁星腿上狠狠戳了一下。郁星故意“唉哟唉哟”大叫,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。田老师在一旁,也抑不住笑了。

吃完自己作的野餐,同学们爬上一个个岩石磴,透过灌木的枝叶,望着蓝蓝的天,淡淡的云,脸在这柔柔的秋阳下闪着生命的光泽,荡开幸福的微笑,仿佛婴儿在母亲的怀里,吮足了乳汁后,绽开的一丝满足的

[畅想中文网 .]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