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四章:封后(二)(1 / 1)
因为这几以来,那些朝臣们就像是在跟黎卿置气一般,这些从没上奏过一件事,黎卿才上演了刚才的那一幕。
虽黎卿的做法类似于清君侧,但却没有责罚一个官员,而是给了他们一次机会,同时也给了一个期限。
黎卿的这个做法若这在现代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,可是在古代,尤其是在君臣之间,却是极少甚至可以是不可能的事!
这三,也许有人一心弥补自己的过失,也许有人猜测黎卿的用意,也许有人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谋反的念头,这些都有可能。
不过黎卿可不会想这些,如果谁活够了想来做第二个新丞相,那她也不介意成全。
三后,黎卿应约开始抽查,朝堂上的这些个被抽到的朝臣们基本上都已经将弥补了自己的过失,但吏部以因为还没有抓齐那些逃走的要犯,所以算不得完成。
吏部尚书还算是坦诚,一点马虎眼也没打,当即便向黎卿请罪,后者暂扣其俸禄半年,又加以期限,若再抓不回人,便撤了这吏部尚书的职位。
因为黎卿突然“查岗”,直接转移了朝臣们的注意力,一一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职位上,早朝时也有人开始上奏,这朝堂上的秩序再次回归正常。
忠义侯带着军队与敌军交战不足两月,各队便接连退兵,这样的转势来的有些突然,就连黎卿也没有想到会那么快。
因为雍亲王离京,如今朝中只剩下一位王爷,黎卿便顺势将宣亲王独孤忆南拉入朝中,但一直没有给独孤忆南安排府邸,依旧让他住在宫里,只是换了一处宫。
在朝臣的眼里,皇帝病重,许久不见其踪影,可能已经撑不了多久了,皇上无后,此时京城只有贤亲王跟雍亲王有继位的可能,但雍亲王幼稚,不如贤亲王稳重,朝臣们是一致看好贤亲王的。
如今黎卿又拉进来以为王爷,而且这位王爷他们也都识得,论起出生,这位宣亲王更有资格登基!
灏澜皇朝的朝臣们对独孤忆南的认识都是在其幼年,这些年来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号人物,如今心里面也有了想支持的人,独孤忆南的出现带给他们的只有烦恼。
八月中旬,敌军撤兵,忠义侯蒋桁进京复命,加封平原将军,族里加冠男子皆加以官爵,又赐黄金万两,珠宝十箱。
十月中上旬,各国使者来访,灏澜皇独孤悲病重,由黎卿亲自出面招待,各国与灏澜皇朝重新签订了条约,和平相处。
年关在即,黎卿留各国使者在灏澜京城过年,顺便感受灏澜皇朝的文化,将他们安排在皇宫居住。
第二年初,各国使者接连辞去,三月底,皇帝独孤悲因病驾崩,举国哀悼,念皇帝生前无后,特召各位亲王回京送丧。
国不可一无君,独孤悲丧事一过,朝中大臣便开始议论新皇登基事宜,各亲王没有得到离京的旨意,都暂居京城查看局势。
四月初,灏澜皇朝的朝臣们高呼贤亲王独孤宏称帝,雍亲王独孤鸣亦是全力相助,朝中风向一边倒。
四月底,黎卿携独孤悲遗诏上朝,钦点宣亲王独孤忆南继承皇位,朝中一片哗然,御史大夫带头质疑,雍亲王独孤鸣亦是出面反对。
是时,太监总管在黎卿边维持秩序,血煞携带一千护卫队将金包围后,进入了朝堂,走到黎卿的后站立。
迫于形势的压力,就在朝臣犹豫不定的时候,贤亲王独孤宏主动上前接旨,朝臣见状一一接旨,朝中局势已定,雍亲王独孤鸣愤然离去。
五月中旬,宣亲王独孤忆南登基,祭奠先祖,同时尊长嫂黎氏为孝昭皇太后,居长安宫,又追封镇国大将军黎煜尧为护国公,赐谥号忠武,其原配柳氏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!
追封黎家大郎黎君为关内侯,其原配姚氏追封为二品诰命夫人。
追封黎家二郎黎君睿为宪安伯,其原配冷氏追封为二品诰命夫人。
追封黎家三郎黎君轩为齐庆伯,其原配徐氏追封为三品诰命夫人。
追封黎家四郎黎君瑜为慎平伯,其原配高氏追封为三品诰命夫人。
追封黎家六郎黎君痕为文津伯,追封黎家七郎黎君烨为魏男,追封黎家八郎黎君谦为贝模
因为当年镇国将军府出事的时候,黎家五郎黎家昊及其妻儿皆没有踪迹,所以此次追封并没有黎君昊一家。
黎煜尧兄弟几个也就是黎卿的几个叔父,曾因为镇国将军府收到牵连,此次独孤忆南登基,逝者追封,生者提拔,昔的黎氏一族再次崛起。
六月初,独孤忆南迎黎氏二女入宫,九月初,立孝昭皇太后的嫡亲堂侄女黎盼为后,其族妹黎嘉为贵妃。
“娘娘,国师大人求见。”
长安宫内,黎卿正与皇后黎盼以及嘉贵妃谈心,前者虽为长辈,但与黎盼这二人坐在一起却并不显老,反倒像是三个同龄的女子一般。
在黎盼二人入宫的时候,便听家里的祖母提及过黎卿,她们的祖母是黎卿的婶娘,跟她们起的也是黎卿时候的事。
黎盼二人在听了黎卿的事迹后,从心里头也好奇黎卿是个怎样的人,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,将黎家带到今的局面。
因为黎卿好清静,黎盼二人入宫的时候并没有见到她,在二人册封典礼时,黎卿直接下了懿旨,免了二饶礼,所以这二人一直没有机会见到黎卿。
独孤忆南年纪尚,后宫暂时没有招纳嫔妃,黎盼跟黎嘉二人一同进宫,又是族姐妹的关系,平里走得很近,时常一起在御花园赏花饮茶,黎卿听闻后便传召了一次。
第一次去长安宫请安,这二人都是精心准备了一番功夫的,在去长安宫的路上,她们还用自己母亲的形象遐想了一下黎卿,还想着黎卿可能会问自己什么问题,一路上都在思忖着怎么做才能得到黎卿的喜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