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09(1 / 1)

加入书签

证明自己的能力,是以踊跃求战。张宪自然顺从军心,仗着地主之谊,特别和李光求情。李光也算是第一次见识了,刘光世的麾下也有主动杀金贼的一天。虽说其心可感,但考虑到江东的特殊位置,李光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张宪的“无理”请求。

“江东大军还要防护江面,岂可轻动!”

诸宣抚使闻言纷纷点头。连岳飞都劝道:“江东一军立功也不急于一时,日后当向山东。”

韩世忠大慰,开怀饮到大醉。

还有一出重头戏,就是李纲李相公履职之初,先到了都督府与众将一叙。李相公状貌高大英姿秀挺,且年纪越大越见端庄稳重的风度。他与岳飞等人又是旧相识,挽臂围坐,互叙相思,甚是动情。

这样的安排其实比吕祉所能预料的还要好。本来,最初的打算是张浚、李纲同时入阁。当然两人入阁,要分主次,自是以张浚为主。可张浚为人刚愎自用到了极点,从来以为自己才干天下第一,不愿与人共事。按张浚的性子,吕祉一直逆料,必是淮西一军独进河南。再想得深一些,张浚为了独揽大功,说不定要严令岳飞一军不准出击,以成淮西独自耀兵之意。如果是面对的伪齐也就罢了,金军骁勇,宋军自成门户之见,实为大忌。似赵鼎、李光的安排,虽也不准大军入驻,但各派兵,则成重点防御之势,淮西和鄂州连成一片,其实稳妥。

不过这样一来也连累了李纲重返中枢。但目今情形下,各宣抚司既是各行其是,有时表表忠心,更多的时候阳奉阴违。李纲纵是入了中枢用处也不大。倒不如做个一方重镇,有权有势,更能行自己的志向。譬如有李相公做河南地转运使,淮西、鄂州两军想来不用担心粮道。俗语说得好,皇帝不差饿兵,打仗不就拼个后勤吗?李相公是个能员,有他在军心就稳了。

五日之会一旦结束,吕祉不及多做盘桓,赶回淮西预备出兵事宜。先是召集诸将与幕僚大会。既然大军不能动,出兵两万的重任就落在了刘肩上。刘领命,其余人等也没有异议。剩下就是出兵前的准备了,幕僚已有预案,各自忙碌去了。

他这个宣抚使落得清闲。

待回到家中,妻子笑语相迎。

“恭喜相公,这回得遂大志。就要出兵了,奴家略备薄酒,为相公贺。”

吕祉笑了。妻子的口气是与前大不同了。风风雨雨三年同行,妻子容颜未变,风韵气度却是越来越像个国夫人了,端庄稳重绝不做小儿女态。这样的大事,不见她哭泣伤心,反而沉静地祝贺,挑起他一片怜爱之情。于是起身,脚步一滑便伸出手臂,想要环住妻子的纤腰。

“让人看见了笑话。”妻子半推半就地笑着倚靠在吕祉怀中,粉面薄嗔,“相公是统大兵的人,要做多少大事情。”

“夫妻大伦,看有谁笑话我。”吕祉鼻端嗅着妻子鬓边玫瑰发油的香气,陶然似醉。

“我听子羽说了,各家的家眷你最近也都去看了一回,扶老恤幼的,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
“能为相公分担一二,妾欢喜还来不及。”

吕祉敛容:“你千万不要勉强自己。虽然是国夫人,想做什么也不妨去做,不想做的就是为了我也大可不做。你真心欢喜我才欢喜。”

一片深情款款道来,吴氏不禁听得痴了,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诗句。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欢娱在今夕,婉及良时。征夫怀远路,起视夜何其?……”心里念着,又觉得相公出兵在即,这诗既言“泪”,又言“死”的,很不吉利。于是极庄重地行个礼,答道:“妾愿和相公休戚与共。”

“休戚与共……”四字重如千金,到教吕祉惭愧深情。“我全知道的……”

作者有话要说:

激动,明天开打

第214章终章燕云(44)

刘骑在马上,极目所见之处,都是开阔的大平原。横跨鲁、豫、冀,沃野千里的平原向四面八方延展着,北达太行山脉,南至大别山,西至秦岭余脉。在这片大平原上,以黄河、淮河两条大河为基干,以人工开凿地通济渠为血脉,形成了发达的水系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华北大平原自殷商以降,兴起了无数繁华的城市。相州、南京、淮宁、颍昌……还有皇冠上最闪亮的那颗明珠东京。高大的东京城,曾经是如此的繁华,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奔向这座伟大的城市。人们在这座城市中,制造出了指南针、鼓风炉、水力纺织机,使用煤炭取暖,发明了□□、密封舱。人们又带着这座城市的赐予,带着对财富的向往,离开东京城,把文明传播到各地。

何况,这些城池于刘还有特别的意义。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东京度过的,他的足迹踏遍了东京周边。大平原上的每一座城池都不停触动着他心底最珍贵的记忆。

可是今天,作为一军之主的他没有时间去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。越接近淮宁府,刘便越发地谨慎。对于各自倾举国之力进行的宋金战争而言,是不存在出其不意一说的。金军主力的动向,宋军早通过渗透的细作知晓得一清二楚。按照鄂司的提示,金军已经重新进入河南。只是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被证实。

刘已经调整了行军路线,让自己尽量与牛皋一军靠近。牛皋率军从襄阳出发,转出大别山余脉桐柏山和秦岭余脉伏牛山的缺口南阳盆地,向东北方向急进,奔赴颖昌。颖昌和刘的目的地淮宁府,恰好是四天的路程。现在两军之间的距离,也基本保持着四天之隔。

四天呀,刘想起了前几天在顺昌见到李纲时,李纲说的笑话。

“四天,能进城还好,要是在路上遇见金人,嘿嘿,我怕是要说句不好听的话了。”

李纲受命做河南地转运使,置司项城、蔡州两地,分别缴豫东、西的粮食,短短月余已经颇有气象。暂住项城的李相公容光焕发,颇有当年独撑危城的气象。

“还请李相公赐教。”刘礼貌地请教道。

“没有什么可赐教的。刘太尉,你打的仗比我多。金军一人两马,倏忽往来,放辔纵驰,一日百里,何地不可到!行军,难呀!难在猝然遇敌。真在平原旷野,和金军的马队拼一百个回合吗?刘太尉,不是老朽给你泼凉水呀!”

李纲目光灼灼盯住刘,等一个回复。

与李纲搭档的陈规笑道:“从淮西转运来的粮食和豫东征的,都堆在城里了。顺昌城的粮食足够两万人吃一年的。太尉不如留下来吧,不走了。”

前辈的试探让刘凛然正色:“要是仅仅凭此一端,便不敢进军,还谈何复失地。就算我肯,这两万战兵也不肯。”

是的,吕祉为了加强刘一军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