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01(1 / 1)

加入书签

的,但目光还是长远的,能将事情看得很透。这种论调也不算太令人反感。

于是吕祉轻轻摇了摇手中的折扇,笑道:“我猜到了。路人定然是嗤笑的,这样子哪里有百战决胜的大将之风,更和宠辱不惊的大儒风范不沾边!真终究是个河北农夫,受天子委任,托付以兵柄,其实不能也不敢与朝廷相抗。”

“正是如此。”刘子羽将那茶盅放在条案上,兴奋地摇头晃脑,“可路人越是嗤之以鼻,”

“朝廷却越是安枕无忧?”吕祉淡淡问道,“大将知道尊重朝廷,终究是一件好事。”

刘子羽轻轻点头。

吕祉所见的却不止如此。这事足以表明赵鼎的执政底线,绝不会因为友邦惊诧便擅兴大狱。他因此倒对赵鼎的品格高看了一线。“我看,赵相公秉政严中有宽,的确是个难得的宰相。他对岳少保维护之心甚切,切责恰足以警人。李少卿也做得好,明白朝廷的至意。倒是韩少师,这回怕是吃了暗亏,倒也不妨事。算是三全其美。”

韩世忠强项不逊的印象官家怕是去不掉了,然而有救驾大功的他,倒也不怕会有后命。所以吕祉总结为三全其美。

“不是三全,是四全。”刘子羽摆摆手,胖脸上流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。

吕祉对了一下目光,明白这意思是淮西宣抚司得以抽身事外,不再是众矢之的,得官家疑忌,算是四全。话却不能直接出口:“总之大家都得了好处,唯有金人吃了大亏。”说到这里,吕祉怔了怔,暗道怎么金人还不发生内乱,难不成这样的气兀术都能忍下。

“彦修,这几日可有北边来的消息吗?”

“这都已经吩咐过好几次了,但凡东京那边有片纸消息,值班的干办立即会送过来。”

吕祉叹了一声。头疼的是金人不败盟,自己为张浚定的那计策便不能实行。

刘子羽劝道:“这也急不得。”

吕祉倒是不急,但眼下张浚为了复起,早已厚交胡某,连战船都在加紧打造。他是怕张浚忍耐不住,先行发难。现在只有通书加意抚慰了。

“安老,反正现在也是闲着,如果真的驻兵河南,你打算派哪个人做先锋?”刘子羽问道。

作者有话要说:

把李若虚劝岳飞下庐山的名言用这里了。

五衙内,辛苦你了

关于那几本笔记,实际上基于邓广铭的推断,他说岳飞幕僚也肯定写过类似于《淮西从军记》的笔记,只是毁于秦火。嗯哼

第208章终章燕云(38)

历史上,赵构、秦桧在金国内乱之后,才匆忙决定让刘带兵四万入开封,结果未及赶到开封,刚至顺昌,金国的骑兵已经大举南下。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顺昌之战。据说,顺昌之战参战的士兵只有半数(两万),很可能尚存侥幸之心的赵构当时并没有凑足四万之数。

但现在的情势与历史上截然不同。张浚已经许诺,只要重登相位,立即会把重占开封的重任交给吕祉。他早就仔细考虑过,是让刘带前锋先行,还是自己亲自督率重兵的好。

两个方案各有优劣。刘做先锋,好处是自己可以居中策应,正符合朝廷一贯的“持重”要求。坏处是作为贵胄子弟出身的刘,雅量有余英概不足,王德很难心甘情愿地服从其指挥。类似王德这样的骁将,除非是有大恩的人,否则纵然是表面上用官阶压服了,战时断然不能得其死力。

然则自己统领亲军与王德一军先行,吩咐刘做后阵接应,也有不妥之处。先不说朝廷是否会同意,单这样的安排,就足以伤刘之心。

吕祉心思转得极快,笑了笑,说道:“彦修,你倒不妨帮我参谋一下,怎么出兵才好?”

刘子羽斜了他一眼,也笑道:“安老,你这么镇定,想是早有定论了吧?”

“什么都瞒不过你。这件大事,我确有谋划,但还不知道合适与否,正好今天一并就教。”

“你领兵的经验比我还要丰富,这么客气,我要无地自容了。”

吕祉不再更多客套,正色道:“你看,刘、王德两军并出,互为犄角,我率后军居中策应如何?”

依淮西到开封的道路条件,确实不具备一条大路通行四万人的承载能力,全军进驻势必分头行动。同时这法子也极大地避了王德、刘互争的局面。岳飞驾驭手下王贵、张宪诸将同样如此。

“安老真是老于兵事。不过如此行军,须防备金军全力一击。”宋军救援太原不及的惨败,是这代人不堪回首的记忆。再往前追究,还有五路伐夏等一系列的惨败。分进之法,必然要求手下军队有单独作战的能力,可以承受金军铁骑的反复攻击。

“只要兵好,怕他什么兀术!”吕祉朗笑道,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还奢谈什么尽复故地!不如在平江安安稳稳地吃瓜啖饭。”

吕祉说了句俏皮话。这典故缘自去年,彼时岳飞尚未捅出这次的大娄子,元旦朝贺的时候赶上岳飞重病。官家知道岳飞病势沉重,除了赐医药外,又听说岳飞胃口不佳,再赐齑瓜等致腌菜数小坛。吕祉也有幸分了一坛,不愧是御用之物,味道甜中有咸,非常可口。如今时过境迁,用在这里,自然是暗讽官家畏敌如虎。

刘子羽被责,反倒笑了:“差点忘了,明天又是大阅,行不行,我说了不算,安老说了也不算。”

“那么,是谁说了算?”吕祉有意反问。

“那些在教场上拿枪拼刺,挥汗如雨的说了才做数!”

话音落地,两人相视而笑。

按照吕祉与各大宣抚司的书信往来,他知道和议以后,各大宣抚司不约而同地加大了练兵整顿的力度。

岳飞不用说了。天下兵,半数在鄂。鄂司一军虽然被严厉约束不能越界生事,但秣兵历马之心不改。张子盖和吴拱两军经过这次的长途行军,也加速了向鄂司原从人马看齐的步伐。

淮东又不同,韩世忠即使受了重谴,依旧故我地整编水军,探索海路。他的舰船编组规模一直相当庞大,运力足以承担全军的水路机动。现在建康多了张俊余部和张宪一部组成的六万大军,韩世忠更加放心,全副心思在海路上进取。在吕祉看来,这个策略有点像当初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,所谓戈船浮海入辽南四卫成东西夹击之势,现下则是“兵船浮海指山东”。不同的是,韩宣抚本部不但船多而且人马素质甚强,连海上远攻必备的神臂弓、火蒺藜之类的武器都胜于金军,远非“全无盔甲赤身露顶”的八千明军登莱水师可比。

这就要说到江东宣抚司了。要想成事,非得江东鼎力配合不可。韩宣抚一军为奇兵,刘光世一军为正兵。刘光世大军佯攻淮阳军,吸引调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